2008年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tǒng)一考試試卷及真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1、不屬于當代國際貿易理論。
A、戰(zhàn)略政策貿易理論B、產業(yè)內貿易理論 C、比較優(yōu)勢理論D、貿易扭曲理論
2、根據國際費雪效應,一國通貨膨脹率上升將會伴隨著該國名義利率和貨幣對外價值的變化,其變化分別為。
A、提高/降低B、降低/提高 C、降低/不變D、不變/降低
3、我國依據國家職能的劃分,一般把財政支出劃分為。
①經濟建設費②社會文教費③地質勘探費、車蕾M⑤行政管理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4、不屬于國際金本位體系的特點。
A、多種渠道調節(jié)國際收支的不平衡B、黃金充當國際貨幣 C、嚴格的固定匯率制度D、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
5、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
A、物價穩(wěn)定B、公開市場業(yè)務 C、短期利率D、貨幣供應量
6、按照最適課稅理論,最適所得稅稅率應該呈現倒“U”型,這意味著。
A、中等收入者的邊際稅率可適當高些,低收入者的邊際稅率可適當低些
B、中等收入者的邊際稅率可適當高些,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的邊際稅率可適當低些
C、中等收入者的邊際稅率可適當低些,高收入者的邊際稅率可適當高些
D、高收入者的邊際稅率可適當高些,低收入者與中等收入者的邊際稅率可適當低些
7、商品價格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可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以下論述正確的是。
A、對正常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收入效應為負 B、對低檔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收入效應為正
C、對奢侈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收入效應不存在D、對吉芬物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替代效應大于零,收入效應小于零,且后者大于前者
8、如果利率和收入的組合點出現在IS曲線的右上方、LM曲線的左上方的區(qū)域中,則表明。
A、投資小于儲蓄且貨幣供給小于貨幣需求 B、投資大于儲蓄且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
C、若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況自動得到調整,則利率下降,收入下降
D、若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況自動得到調整,則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進口配額 2、稅收中性 3、公司治理結構 4、理性預期假設
三、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根據產業(yè)內貿易理論簡述同質產品產業(yè)內貿易的幾種類型。2、通貨膨脹包括哪些類型?
3、請簡要說明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與可貸資金利率理論之間的異同。4、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論述與計算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簡述經濟政策的具體目標,并闡述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政策手段的構成。
2、已知某廠商的生產函數為Q=L(2/5)K(3/5),勞動的價格為PL=2,資本的價格為。PK=3。
試問:
①產量為10時,最低成本支出的大小和與LK的使用數量;
②總成本為60元時,廠商的均衡產量和與LK的使用數量;
③什么是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該生產函數的要素報酬是否受該規(guī)律支配,為什么?
2008年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tǒng)一考試經濟學試卷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1、C2、A3、C4、A
5、D6、B7、D8、C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進口配額是指一國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些商品的進口數量或金額采取措施,加以直接的限制。
進口配額屬于非關稅壁壘的一種形式。它因數量明確而對國際貿易限制清楚,限制更強,對自由貿易的限制、危害更大。
【評分標準】回答出第一句話的給2分,回答出第二句話或大意給1分。
2、稅收中性,作為政府稅制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則,包括兩個含義:(1)國家征稅使國民所付出的代價應以稅款為限,盡可能不給納稅人或經濟社會帶來其他的額外負擔或損失。(2)國家征稅應該避免對市場的正常運轉帶來干擾。
【評分標準】考生只要回答了試題答案中兩個含義,即可給2分。如考生答案中有“作為政府稅制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則,”等字樣,可以再加1分。
3、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權力機關的設置、運行及權力機關之間的法權關系。(3分)
4、理性預期假設:是指經濟當事人對價格、利率、利潤或收入等經濟變量未來的變動可以作出符合理性的估計(2分)。理性預期包含以下主要特征:其一,預期平均來說是正確的;其二,經濟當事人在充分利用所有有效信息的基礎上對某個經濟量作出的預期;其三,經濟當事人作出預期時所使用的信息包含經濟理論,從而得出的結果與經濟模型的預測相一致(1分,意同即可)。
三、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同質產品是指產品間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但市場區(qū)位不同、市場時間不同的產品。
同質產品的產業(yè)內貿易有幾種類型:
(1)國家大宗產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貿易;(2)合作或技術因素的貿易,如銀行、保險業(yè)走出去、引進來;(3)轉口貿易;(4)政府干預產生的價格扭曲,使進出口同種產品有利可圖;(5)季節(jié)性產品貿易。
【評分標準】回答出第一句話得3分。5種類型各得1分,缺一項扣1分;卮鸩粶蚀_酌情扣分。
2、(1)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指的是源于總需求膨脹而形成的通貨膨脹(2分)
(2)供給型通貨膨脹:供給型通貨膨脹包括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和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2分)
(3)結構型通貨膨脹:指生產結構的變化導致總供求失衡或者導致部分供求關系失衡而引發(fā)的通貨膨脹。(2分)
(4)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由需求拉上,成本和利潤推動及結構失衡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的通貨膨脹。(2分)
3、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與可貸資金利率理論之間的區(qū)別是:
(1)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是短期貨幣利率理論,強調短期貨幣供求因素對利率的決定性作用;(1分)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是長期實際利率理論,強調實際經濟變量對利率的決定作用;(1分)(2)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中的貨幣供求是存量,(1分)而可貸資金利率理論則注重對其一時期貨幣供求流量的分析;(1分)(3)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主要分析短期市場利率,(1分)而可貸資金利率理論則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實際利率的長期波動上。(1分)但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與可貸資金利率理論也存在著聯系,(1分)如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中的貨幣供求構成可貸資金利率理論的一部分。(1分)
4、公共需要是相對于私人個別需要而言的,具有如下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會公眾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求,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個人需要或個別需要的數學加總。(2)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無差別地為每個社會成員共同享受。(3)社會成員享受公共物品,無須直接付出任何代價,或只付出少量費用。(4)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帶有外部效應特征。(5)滿足公共需要的物質手段只能來自社會產品的剩余部分。
【評分標準】考生只要回答了試題答案中的第一句的內容,即可給0.5分。然后,每解釋一個特征,加1.5分,累計為7.5分。在解釋每一特征上,內容相符,即可給分,而無須逐字相同(如第五特征表述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物質手段只能來自對國民的稅收”也應該認為是正確的答案)。
四、論述與計算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簡述經濟政策的具體目標,并闡述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政策手段的構成。
經濟政策的具體目標:(共7分)
(1)經濟增長(1分)(2)物價穩(wěn)定(1分)(3)充分就業(yè)(1分)(4)產業(yè)結構高級化(1分)(5)國際收支平衡(1分)(根據論述的情況再酌情給2分)
經濟政策手段的構成(共13分)
(1)財政手段:通過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調整有效需求。(2分)
①財政收入政策②財政支出政策③財政補貼政策(1.5分)
(2)金融手段:中央銀行通過金融系統(tǒng)和金融市場,調節(jié)國民經濟中的貨幣供應量,影響投資等經濟活動。(2分)
①存款準備金率②中央銀行再貼現率(1.5分)③公開市場業(yè)務
(3)行政管制手段
國家行政管理部門憑借政權的威力,通過發(fā)布命令、指示等形式來干預經濟生活的經濟政策手段。(2分)
(4)經濟法制手段:國家依靠法律的強制力量來保障經濟政策目標實現的手段。(2分)
(5)制度約束:經濟政策總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發(fā)揮作用,制度的變更會直接影響政策目標的傳導機制,甚至會影響政策目標的選擇,因此,制度約束是實現長期化政策目標的手段。(2分)
2、解:略。當產量為10時,最低成本支出為50,使用的L和K的量都是10。
【評分標準】回答出最低成本支出為50的給4分,回答出L和K的量都是10的給4分。如果公式正確而結果不準確的減半給分。
②由廠商均衡得:2L+3K=60 當總成本為60,廠商均衡的L和K的量都是12,產量也是12。
【評分標準】在職研究生網回答出廠商均衡的L和K的量都是12給3分,回答出產量也是12給3分。如果公式正確而結果不準確的減半給分。
③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是指在技術水平不變,其他要素投入不變條件下,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超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一單位該要素的投入量所帶來的產量增加量是遞減的。(3分)
該生產函數受要素報酬遞減規(guī)律支配。因為:
假定資本K的投入量不變,勞動L為可變投入量,那么勞動的邊際產出為:(公式),說明勞動邊際產量遞減。
同理(公式),說明資本邊際產量遞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