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在職研究生薦書:祝帥著《從西學東漸到書學轉型》由故宮出版社出版。全書30余萬字,為16開,共計300余頁,是作者近年來在中國書法學術史研究領域中的最新成果。
《從西學東漸到書學轉型》透過學術史的視角,生動地再現(xiàn)了從晚清至今的一個多世紀以來,書學從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中的史傳、評點等形式,轉換為現(xiàn)代書法研究的運動過程。百余年來,在整個中國學術界“西學東漸”的時代風潮影響下,書法研究逐漸形成了以科學的研究方法、無所不包的理論體系、民族國家的現(xiàn)代意識、進化論的敘述色彩為特征的現(xiàn)代“學科”形態(tài)。這種現(xiàn)代性的書法研究在今天幾乎是一些不言自明的常識,但對其根基和生成進行檢視和反思,有利于我們重新思考“書法”與現(xiàn)代學術之間的碰撞與轉型。
《從西學東漸到書學轉型》敘述通過“專題研究”而非“通史”的方式展開,所討論的主要議題有現(xiàn)代書學研究的邏輯起點、書法學科建立與現(xiàn)代教育制度、書法史研究的歷史生成、書法理論的現(xiàn)代化進程、書法批評在中國的誕生、文字學研究的現(xiàn)代轉型、篆刻研究的三種進路以及海外中國書法研究的類型與特點等,并在此基礎上把視角延伸至本世紀初,探討了當前書法研究中有待展開的前沿議題。作者認為,只有回望歷史,才能準確把握未來學術研究的格局與走向。
《從西學東漸到書學轉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xiàn)了作者多年來在海內外各大圖書館和收藏機構搜集的若干晚清、民國文獻史料,以及一些珍貴的歷史圖片。其中很多資料系第一次與當代讀者見面。對于書法愛好者來說,本書可以作為一部百年書法研究學術史的導論與入門讀本,而對于專業(yè)書法史的研究者,本書則能夠在學科定位、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啟示與反思。書后附有民國部分報刊書法文獻存目及索引,供讀者檢索參考。
祝帥,北京大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在職研究生副研究員。系文化部青聯(lián)常委,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曾連續(xù)三次獲得全國書學討論會最高獎(八、九屆一等獎,十屆不分等級),獲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中國藝術研究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