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了主題為“法學和教育學視角中的公立大學法人制度研究”的第六屆教育法治論壇。北京外國語大學韓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從教育與法治意識培養(yǎng)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角度肯定了論壇的意義。開幕式由法學院院長萬猛主持。
北京外國語大學有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亞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國際法學、外交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來自全國人大、法制辦、教育部、教育部教育發(fā)展中心、北京市法院和北京市教委等實務部門的領導和專家,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和管理者,以及中國高等教育、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首都師范大學學報、北京教育雜志社等媒體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中國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會、北京市教育法研究會理事長、首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勞凱聲教授發(fā)表致辭并主持第一階段專題發(fā)言。教育部法制辦公室主任王大泉介紹了本次《高等教育法》的修正。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高等教育發(fā)展和質量提升中心執(zhí)行主任Christian Ganseuer教授從法學、教育學和政治學的多重視角中分析了一流大學的概念,介紹了德國實行卓越計劃中高等學校分化的經驗和教訓。
第二階段由秦惠民教授主持,主題為公立大學的法律地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孫憲忠教授從我國民法典起草的角度介紹了對公立大學法律地位的影響。劉培峰教授從慈善法制定的視角介紹了慈善法對中國公立大學的影響。北京市第四中級法院程琥副院長提出了公立大學改革的民主化、市場化、多元化、協同化和國際化方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張新寶教授指出一個基本共識就是學校去行政化、更加法人化和具有權利能力,非基本共識就是很難單純用公法私法、社團/財團法人概念來界定公立大學法律地位。
第三階段由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教授主持,主題為公立大學與政府關系。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馬英娟教授從政府監(jiān)管角度介紹了公立大學的自主權。北京大學法學院湛中樂教授認為公立大學具有公法因素,同時作為普通法律規(guī)范上的主體接受相關政府部門管理和法規(guī)范約束。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光禮教授認為當前阻撓中國大陸落實辦學自主權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申素平教授認為公立大學有別于私法人和政府,具有自主自治特征。
第四階段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陳洪捷教授主持。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于安教授從權利保護的視角談論學術治理問題。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文華教授介紹了公立大學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王世洲教授著重介紹了自己對學術、自由和考核三個概念的理解。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馬陸亭研究員指出公立大學就是學術共同體的建立,政府、高校等要明確各自的權力邊界和職責邊界。
閉幕式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黨總支書記叢立先教授主持。清華大學謝維和教授指出,中國高等教育法很多問題受到歷史發(fā)展和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和階段的約束,中國的邏輯是一種歷史性的邏輯,一定要從歷史中分析問題才能夠真正的去理解中國的很多問題,中國的高等教育也要有中國自己真正起作用的制度和法律。我校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姚金菊提出,一流治理既是一流大學的保障,本身也是一流大學的衡量標準。
教育法治論壇是由被外國語大學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發(fā)起并主辦的系列論壇,論壇旨在為教育學者與法學學者、理論工作者與實務工作者提供對話平臺,研討教育法治論壇理論和實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