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成功舉辦 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法學院中的比較法教學”學術研討會,法學院教學是比較法知識傳承的主要形式,是學科生態(tài)的客觀反映。作為一個成熟的學科不僅應立足學術研究,也應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給予充分的關注。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已經(jīng)探索出了一條較為成熟的“法律專業(yè)+英語專業(yè)八級”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并逐步成為國內涉外型、實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重鎮(zhèn)。隨著英美法研究中心、中美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的搭建,不斷引進優(yōu)秀科研人材,北外法學院的科研能力總體上升較快,外向型的法學信息中心和研究中心已初具規(guī)模。
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張騏教授、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丁相順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歐盟法研究中心主任張彤教授等專家學者,與來自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人民大學、《法學研究》雜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蘇州大學、天津大學和北外等高校從事比較法、外國法和部門法教學的教師共同參加研討。會議還邀請了學生代表——北京外國語大學周亦舒同學參會,就比較法教學發(fā)表看法。北外法學院李曉輝副教授做了開幕主旨演講,北外法學院閆冬副教授、萬方博士做了專題發(fā)言。
會議全面討論了“比較法學術定位與比較法教學的關系”、“比較法的哲學基礎與法律思維的養(yǎng)成”、“部門法教學中比較法方法的應用”、“外國比較法教學的現(xiàn)狀和反思”、“比較法教學方法”等主題。與會學者和教師認為:應在全球化語境和中國法走向成熟的新背景中重新思考比較法的學科定位;應重新梳理比較法的核心范疇和主題域;整理比較法的學術史經(jīng)典以豐富比較法思想的詮釋對象;努力發(fā)展以理論問題為主線的比較法知識結構;教學中應注重比較方法的應用性訓練,并進一步精細教學教法。
會議討論熱烈、成果顯著,與會者交流了彼此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一致認為此次比較法教學的研討將對提升比較法教學的水準、推動教學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