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文學院馮黎明教授作了一場題為“現代性:解放•狂歡•危機”的講座,馮黎明,文學博士,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文藝學理論和西方文藝思想史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著作有 《當代西方文藝批評主潮》 湖南人民出版社!抖兰o歐美發(fā)達國家文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漢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同時是“111計劃”、“珠峰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和“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等重點建設的中國頂尖名牌大學,是與法國高校聯系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是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
武漢大學馮黎明教授圍繞現代性的起源、形成過程及其遭遇的危機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首先用理查德•漢密爾頓的一幅拼貼畫《是什么使我們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引出講座的主題——現代性。馮黎明教授認為,當今社會的符號、文本和穿衣等都是現代性的體現,F代性的開端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西方的哲人和藝術家們不斷反思和批判構成的現代性的發(fā)展,經過上千年的演變,現代性成為一個涵蓋哲學、教育學、社會學、文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大概念,至今仍然是一項未完成的工程。
報告中,武漢大學馮黎明教授從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命題講起,依次闡述了十八至二十世紀中以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韋伯、尼采、海德格爾、西美爾、阿多爾諾、吉登斯、哈貝馬斯、K•卡林內斯庫等為代表的思想家的理論及其在現代性的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他講解了上世紀后30年里,?啤⒌吕镞_、利奧塔、福山等人的后現代思想對現代性的批判,并總結了現代性社會面貌的具體內容。馮黎明教授還談到了現代性對文學研究的影響。他表示,今后應當建立一種學科體制化范式,把知識形式化,用抽象的符號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把知識“框”起來,進而形成了文學審美主義批判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