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張韜政老師走進立德樓(原一教)501教室,這是她獲獎后第一次授課,為14級網(wǎng)絡工程本科專業(yè)講授《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應用》課程。她梳著馬尾,凈白圓潤的臉龐不施粉黛,穿著休閑款的西裝外套,語速較快,思維敏捷,言談舉止中透露著干練和自信。14級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的張若帆同學說,張老師很低調,獲獎后并沒有告訴同學們。中國在職研究生招生網(wǎng)官網(wǎng)
中國傳媒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張老師在參賽中沒有給自己太大壓力,盡全力備戰(zhàn),以平常心比賽。得知自己在決賽中獲得一等獎時,她認為自己比較幸運。張老師說取得這些成績主要得益于學校各級領導的關心厚愛、督導組老師的耐心指導、家人的支持鼓勵、班里同學的積極配合。
回憶起獲獎時的心情,張老師引用了胡校長去年就職時說的一句話:“深感榮幸,心懷感激,也如履薄冰!睂τ凇叭缏谋”币辉~,她解釋道:“畢竟只是青年教師,以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后大家對你要求高了,你也要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之所以選擇Little定理作為參賽備課內容,張老師考量了眾多因素。根據(jù)此次比賽規(guī)則,雖然提交的教案的時長為五十分鐘,但現(xiàn)場授課僅限定在二十分鐘以內。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展示出自己的教學功底,張老師首先考慮到授課內容的難易程度。在所承擔的研究生課程《信息論》和本科生課程《通信網(wǎng)絡理論》、《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應用》中,《信息論》的理論難度偏大,《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應用》屬于概述型課程,而《通信網(wǎng)絡理論》的難度適中,既能檢驗教師的理論基礎,又能使評委較易理解!锻ㄐ啪W(wǎng)絡理論》中的網(wǎng)絡時延分析及其Little定理的推導與應用,既有理論的推導,又有現(xiàn)實生動的應用實例,而且知識點相對獨立,授課人教學功底的高低決定了是否能使聽課人在較短時間內既掌握原理又了解應用,達到答疑解惑和學以致用的目的,非常切合比賽規(guī)則。
張韜政老師2012年畢業(yè)于北京郵電大學,師從我國信息論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泰斗級專家鐘義信教授,同年來到中傳任教,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數(shù)據(jù)挖掘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
張老師說,教師要常懷敬畏之心,教育工作者要熱愛教學、熱愛科研、愛護學生。唯有這份熱愛,才能保證自己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于其中。上課的狀態(tài)可以是輕松的,但態(tài)度必須是嚴謹?shù),要為每堂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早在讀中學的時候,張老師在自己吃透了一個知識點以后,就愿意幫助身邊的同學講題,有傳播知識的欲望。不知不覺,她的心中就埋下了成為一名老師的愿望,向往站在講臺上的感覺。
張老師如愿以償?shù)貋淼街袀魅谓。她發(fā)現(xiàn),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微妙而有趣的。如果太熟了、完全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會不便于管理;但距離感太大,也不適宜。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學生們搜集資料的深度和廣度超過張老師的預期,學生們的點滴進步每每帶給她驚喜。13級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的李云龍同學非常敬佩張老師,“她對所授知識相當精通,知識面廣,而且掌握得非常扎實。”在張老師的課堂上,即使學生提問時表述不清,老師也能迅速明白學生想問什么,并完整地解釋出來。上課過程中,如果大家忘了一些大一大二的基礎知識點,張老師會當堂把那個知識點所有的推導過程都羅列出來。
張老師的教學風格,可謂剛柔并濟。一方面,她的管理風格比較硬派,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學生要求嚴格,每節(jié)課均點名,要求學生遵守請假制度。另一方面,她又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張老師在教學中注重體察學生的理解力和知識水平,因材施教,能用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去講授艱澀難懂的知識點。生活中平易近人,講話真誠坦率,接地氣,很受學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