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陳先達:選擇是一個哲學問題,更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大到國家發(fā)展道路和民族前途命運,小到個人的人生之路,都存在選擇問題。特別是當代中國青年面對社會巨大變革,選擇問題尤為迫切與重要。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職業(yè)選擇問題,是青年人關心的問題,也是關系到每個青年人的問題!拔业氖虑槲易鲋鳌保憩F(xiàn)了中國當代青年張揚個性,重視自我選擇,具有強烈的自我選擇的能力、意志和決心。
能夠自由選擇,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選擇,完整地說就是“自由選擇”。選擇性,說明人作為主體有意志自由。沒有自由,當然沒有選擇。選擇性,是人與動物活動的根本區(qū)別。馬克思說過,“自然本身給動物規(guī)定了它應該遵循的活動范圍,動物也就安分地在這個范圍內(nèi)活動,不試圖越出這個范圍,甚至不考慮有其他范圍存在”,“人不同,人能選擇”,“能這樣選擇是人比其他生物遠為優(yōu)越的地位”。
選擇,不同于自我設計。無論是叱咤風云,戰(zhàn)功赫赫的軍事統(tǒng)帥,或者偉大科學家、偉大學者,肯定沒有一個事先能設計自己未來就是要當軍事統(tǒng)帥、當什么樣的偉大科學家、偉大學者,但他們有人生方向。在人生之路的岔口上,如何選擇對人生往往具有決定性意義。古人所謂“臨岐而哭”,就是在人生岔道上最容易迷途。偉大人物和他們的成就不是自我設計出來的,但他們在人生之路上作了正確的選擇。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確立,給予每個人,尤其是青年人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和自我做主的現(xiàn)實可能性,但也必須看到,它同時增加了自我選擇的困難。因為自我選擇的實現(xiàn),往往是通過激烈的競爭實現(xiàn)的。選擇的主體是誰?“我”!罢l是我?”從抽象思辨的角度說,“我就是我”?蓪嶋H上,每個“我”都同時是“你”。在現(xiàn)實社會中,每個人是自己眼中的我,同時是別人眼中的你。都既是選擇的主體,又是被選擇的客體。黑格爾曾以非;逎脑挶磉_過這個意思:“自我意識為了另一個自我意識而存在,也就是說,自我意識僅僅作為得到承認的實體存在,所以自我意識自在和自為地存在。”黑格爾的自我意識就是人的抽象化。社會就是由全體作為“我”的個人結合而成的有組織的集體。
不僅作為個體的“我”在選擇,作為無數(shù)“我”的有組織的集合體的社會,即“大我”也在選擇
選擇中包括個體與社會的關系,而且社會對個人的選擇力量,遠遠超過個人對社會的選擇力量。我們常用的“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表明有比作為個人的“我”更大力量在選擇“我”。人類歷史上,大浪淘沙,多少曾經(jīng)得意一時的人物終被歷史拋棄,而有的人雖幾經(jīng)磨難多次失敗最終獲得成功,被歷史認可,成為偉大人物。因為他們的選擇與歷史發(fā)展相向而行,自己個人的選擇同時成為歷史對個人的選擇。
在我們社會中,你選擇,是你在行使你的選擇權;社會不接受你的選擇,是行使作為無數(shù)的“我”被組織起來的社會選擇權。沒有他者即接受者,自我選擇就是一句空話。馬云是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他的成功當然是與個人的正確選擇相關,但他并不把自己的成功單純歸結為自己慧眼獨具,個人選擇。據(jù)《真正的馬云是什么樣的》報道文章中透露,馬云在一次內(nèi)部講話中說,“我要感謝這個時代,這個國家,感謝互聯(lián)網(wǎng),決定大局的一定有超越個人能力、個人不能控制的東西!彼^個人不能控制的東西,就是社會發(fā)展趨勢對個人選擇的高度認可和強大推動力。
計劃經(jīng)濟條件下學生就業(yè)只有分配,沒有選擇;市場經(jīng)濟只有雙向選擇,沒有分配。分配,是非競爭的;選擇,是競爭性的。人人如愿的選擇,就不能叫選擇。我們排除一切非市場力量,例如權力、關系等各種非市場因素的不合理介入,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被選擇,有一種極其復雜的社會合力在起作用。這就是市場的力量。
市場經(jīng)濟像是大海。大海中游泳很自由,但沒有人牽著你的手。你自己要學會在大海中游泳。我親耳聽到有些找不到工作的畢業(yè)生表示很羨慕老一輩的無可選擇的被分配。他們現(xiàn)在有自由,又想逃避自由;有選擇,又想逃避選擇。過去那種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一個蘿卜一個坑的時代,永遠結束了。這是時代的進步,但這種進步不是沒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選擇中的不被選擇。
“我的事情我做主!北憩F(xiàn)年輕一代的思想解放,自我奮斗精神,這很好,但決不能絕對化。絕對化,必然碰壁,必然陷于失望和苦惱。一定要習慣而且接受市場經(jīng)濟給個人選擇帶來的新變化。這種變化的積極方面,就是可選擇的多樣性與個人主體性發(fā)揮的寬闊空間。競爭性選擇或者說選擇性的競爭,往往會激發(fā)個人的潛能。當然競爭的強化,會帶來生活的壓力和緊張度。有些青年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某一種選擇未能實現(xiàn)而陷于苦悶、煩躁、失望,個別人甚至絕望。其實,人生之路是寬闊的,不是只有一種選擇才是最好的、唯一的選擇。某一應聘的失利,不是人生的失敗。市場經(jīng)濟的優(yōu)越性就是給年輕人鋪設了無數(shù)條道路,選擇空間是多種的、廣泛的。
重視選擇中的個人利益、個人生活改善,更重視原則、理想和信仰的人,才是真正理解選擇與價值關系的人
選擇中包含著價值。價值,說明在人的自覺的有意識的選擇行為中,包含著動機、偏好,追求和目的。在人的有意識的自覺活動中,選擇重要,但比選擇更重要的是支配選擇的理想、信仰和價值。只有理想和信仰才能使人的選擇超越純粹個人利益考慮,而把自己的選擇放在更大的國家和民族視角范圍內(nèi)來思考。也只有理想和信仰的堅定,才不會動搖既定的正確選擇。“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人們從汪國真這句詩中讀出的是選擇中的方向性和堅定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職業(yè)具有謀生手段性質。為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為買房、為兒女教育而選擇更有就業(yè)機會的專業(yè),或更高的工資待遇的職業(yè),這并沒有錯。中國就是把為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但我們又不能把職業(yè)僅僅視為謀生手段,應該抱有比作為謀生手段更高的理想境界。雨果說:“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與生活的不同嗎?動物為了生存,而人則生活!眴渭円灾\生手段觀點作為選擇職業(yè)的目的,愛因斯坦嘲笑地稱之為“豬欄理想”。生存需要,是人與動物所共同的;生活目標,則是人之為人所獨有的。如果只講生存需要,而不講生活目標和精神境界,則人回歸動物世界。
職業(yè)選擇,既是具體職業(yè)問題,又有方向性問題。社會主義理想和信仰并不是高懸于云端不食人間煙火的教條,它并不是要求青年人都變?yōu)榻髁x者、變?yōu)榭嘈猩。社會主義理想和信仰就存在于人的實際生活和工作的價值導向中。在任何選擇中都包括為什么這樣選擇的問題。沒有一種選擇是為了選擇而選擇的,都包含選擇的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理想和信仰的凝結,它以一種無形的力量貫穿于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之中。我們以敬業(yè)、誠信、友善態(tài)度對待我們的工作和周邊的人,在任何崗位上全心全意地搞好我們的工作,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心中有社會、有國家,碰到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矛盾時,首先考慮國家利益;在實際生活中,遵紀守法,有道德自律,就是以實際行動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建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作貢獻。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崗位在哪里?社會主義理想和信仰的立足點在哪里?就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就在我們的工作崗位上,就在我們從事的職業(yè)中。
選擇是自己的權利,責任則是選擇必須承擔的義務。馬克思說過:“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边x擇與責任相聯(lián)系。任何選擇必須承擔選擇的責任。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選擇當教師,就應該承擔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你選擇醫(yī)學,就應該承擔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責任;你選擇法學,就應該承擔以法的方式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責任。
動物沒有責任,動物是本能活動。動物沒有選擇,而是被自然選擇。馬克思說過:“能這樣選擇是人比其他生物遠為優(yōu)越的地方,但是同時也可能毀滅人的一生、破壞他的一切計劃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為。”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選擇一條與社會逆向而行的道路,必然承擔這種選擇的后果。
我們看到不少時代的先進人物,他們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驕傲,但每個時代都會有落伍者、沉淪者。尤其是在國家危難時期有賣國者、叛變者。汪精衛(wèi)曾經(jīng)是熱血青年,曾因刺殺過清攝政王載灃被處死刑,獄中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是何等英雄氣概,可是數(shù)十年后終淪為千夫所指的頭號漢奸、賣國賊;周佛海是中國“一大”代表,是早期人,后來也淪為漢奸,走上自我毀滅之路。由此可見,重大時刻重大問題的選擇,往往成為人生的分界線。
我們年輕的一代,在思想觀念解放,在知識準備,在對新事物新技術接受和創(chuàng)新方面,在社會提供的各種條件方面,不用說與父母輩相比,即使與70后的人相比,都更具有優(yōu)越性,面對多種多樣的選擇空間。可以選擇出國留學,也可以自主創(chuàng)業(yè)、自由擇業(yè)?梢赃x擇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愛好、專長和技能的職業(yè)。年輕一代獲得了更大的自由選擇空間,可也加重了自主選擇者的責任。
你具有什么樣的價值觀,你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反過來說你怎樣選擇,表明你具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年輕人單純把職業(yè)作為單純謀生手段,只講錢,什么都無所謂,就會陷入“有奶便是娘”的實用主義誤區(qū),有風浪乍起就會暈頭轉向。只有那些重視選擇中的個人利益、個人生活改善,更重視原則、理想和信仰的人,才是真正理解選擇與價值關系的人。價值觀存在于如何選擇之中,選擇應該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有舵有帆之船,即使在風急浪高的大海中航行,也不會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