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CRPE首席教授趙偉作了題為“異質性城市分層與中國城市化選擇”的在職研究生學術講座。浙江大學設有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十三類學科。講座的主要內容是:
首先趙教授提出本次講座的主旨,圍繞異質性和匹配兩個關鍵詞代表的經濟學意境,引入一種規(guī)范的經濟學分析范式。同時引入時間(時代)維度和擴展的空間維度,思考當代城市化后的問題,即動因和選擇主體問題。目標是提出一種思路和試點而非分析技術或者實證方法。
趙教授以圖表的方式展示了從經濟、研發(fā)、文化、人居、環(huán)境、交通等指標綜合排名的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等全球前十大魅力城市。并指出中國城市化三個視野綜合,即個人空間自選擇的過程和結果,偏向要素所有者空間選擇收益,尊重個人選擇。通過政府主宰越來越難以持續(xù)等鄂爾多斯現象,指出賦予個人更多的空間選擇自由。趙教授指出互聯(lián)網時代,距離在縮小,人才流動性空前增強,我們所寫的規(guī)劃必須貼近民意,順應大勢。并提出制度改革是關鍵,改革方向是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和決策的分權化。
隨后,針對中國內部城市分層的主題趙教授將城市的種類進行了劃分。其中:第一種是國家規(guī)劃中的中國城市群分層即國家級城市群、國家二級城市群、地區(qū)性城市群。第二種是麥肯錫之中國城市群分層即特大城市群、大城市群、小城市群。第三種是趙教授將城市分為兩類即高級能者比率較多,因而生產率較高的城市和別的城市。
之后趙教授引申到中國城市化的城市定位問題和城市化區(qū)域模式的選擇問題,他以愛迪生和常青藤的學生平時生活狀態(tài)的例子,運用復雜的數學模型證明了,高能力者和高效率的生產效率高,高能力者和低效率的生產效率一般,低能力者和低效率的生產效率低,又由于人才的差異互補,所以高能力者聚在一起會產生極高的生產效率,邊際生產效率決定工資,工資決定消費,導致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生產效率-生活成本促使技能有別的工人選擇不同城市,導致城市分層,這樣最終形成了一個多級城市的狀態(tài)。蘭州分屬于地區(qū)性城市群中的二線城市,應該在合理發(fā)展工業(yè)的前提下,大力開拓一三產業(yè),利用葡萄、黃河蜜等特有資源為例,提供特殊服務來謀求自身發(fā)展。趙教授指出中國城市化的發(fā)展必須要以一個經濟全球化的視角去看待,時間維度的巨變,人類視野從未向現在這樣寬闊,全球化新階段,距離不再重要,個人選擇空間的迅速擴大,對政府主宰提出挑戰(zhàn),必須重新審視以往城市化模式,小企業(yè)乃至個人都可以參與全球化,下一步的發(fā)展,將是無處不在的移動。
趙偉,現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CRPE首席教授;浙江大學-諾丁漢大學中國與全球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GEP)主任、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CRPE民營企業(yè)國際化研究所所長、寧波大學包玉剛講座教授。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學:貿易理論、政策與現實問題;對外直接投資與企業(yè)國際化;經濟發(fā)展理論、歷史與現實:工業(yè)化模式;發(fā)達國家經濟史;區(qū)域-空間經濟學:區(qū)域開放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在《國際管理雜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世界貿易雜志》(Journal of World Trade)、《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國內外學術雜志發(fā)表中、英文論文200余篇,學術隨筆數百篇。著有《現代工業(yè)社會與經濟體制選擇》、《干預市場》等著、譯作16部。主持并完成20余項國家、省部級課題及地方政府招標或委托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