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上海大學社會學院特聘教授張文宏做客理工大講堂,為武漢理工大學師生作“相對貧困治理的理論與測量的共識與爭論”專題學術報告。報告會采取線上騰訊會議的方式進行,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李牧教授主持報告會,近300名師生參加。
張文宏教授深度聚焦“貧困”一詞,以“相對貧困治理的理論與測量的共識與爭論”為主題,從貧困的概念與測量、貧困研究的范式與理論、國外貧困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對中國相對貧困治理的啟示三個角度出發(fā),通過學習國外貧困治理理論,探究中國治理相對貧困的新路徑。首先,他對貧困的概念和內涵做出界定,結合專家學者與國際權威機構的理論研究,對“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兩個概念進行剖析;其次,他從絕對標準到相對標準、從客觀指標到主觀評價、從單一指標到多維指標討論了“貧困測量”這一問題;再次,他從貧困研究的范式與理論著手,具體闡釋了個體主義范式和結構主義范式的貧困理論,為貧困治理搭建了理論基礎;最后,他從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點論述了國外貧困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對中國相對貧困治理的啟示。張教授提出“貧困治理政策設計的重點應該聚焦于貧困的結構性根源,但是也不能忽視貧困的個體性成因”,貧困治理需要發(fā)揮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對特殊群體應當給予特別關注。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學院師生向張文宏教授踴躍提問,就我國貧困治理的相關問題與張教授展開熱烈討論,張教授認真、細致地進行了解答。
整場學術報告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張文宏教授觀點獨到,思路清晰,討論環(huán)節(jié)氣氛熱烈,互動頻繁。本場報告會為大家深刻認識我國的貧困治理具有較強的指導和啟發(fā)意義,也使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到社會學相關研究主題,對如何從事學術研究有了更深入、更透徹的體會,讓現(xiàn)場師生受益匪淺。
【嘉賓簡介】張文宏,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特聘教授和領軍人才,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變遷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網絡暨社會資本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中國社會分層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經濟社會學、社會問題、社會研究方法。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社會分層流動的和諧互動研究》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等高水平期刊發(fā)表中外文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科研成果分別獲教育部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項,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
轉自:武漢理工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