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聲樂表演藝術家廖昌永教授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在職研究生主任,廖昌永表示:“中國聲音藝術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但如今還有許多工作亟待去做。例如,如何借鑒并確立一套中國聲樂學科的科學訓練方法、編訂具有中國聲樂特色的教材,確立中國聲樂人才評價標準等!
上海音樂學院在職研究生近年來確立了高峰高原建設后,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在去年應運而生,其中,聲樂也在按照步驟有條不紊地推進研究工作,直到昨天成立聲樂藝術研究中心。廖昌永透露,“建立聲樂藝術的中國學派、演出自己的民族歌劇,是周小燕先生等老一輩聲樂藝術家的夢想!
將以“整理研究、推陳出新”的中國音樂經(jīng)典化建構為主旨,聚焦構建中國聲樂學科體系,傳承上海音樂學院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力量,集表演、創(chuàng)作、理論、史學研究各學科力量協(xié)同創(chuàng)新。
上海音樂學院在職研究生是中國聲樂藝術的歷史重鎮(zhèn),在創(chuàng)作方面,中國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的作者青主曾任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教授,而中國第一代職業(yè)作曲家且創(chuàng)作聲樂作品而聞名者中,如蕭友梅、黃自、譚小麟、賀綠汀、劉雪庵等,無不是上音歷史上赫然有名的人物。在表演方面,周小燕、喻宜萱、郎毓秀、蔡紹序、斯義桂等一批著名校友都是中國聲樂藝術與聲樂學科建設的拓荒者與奠基人!爸袊魳肥返恼囟艘舱锹晿匪囆g所承載的學堂樂歌,繼之以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成為了中國早期音樂啟蒙運動的先聲,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軌跡,使中國的音樂創(chuàng)作走上了一條有別于歐美的別開生面的獨特道路!绷尾勒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