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交通學院譚憶秋教授在山東建筑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建業(yè)學堂做關于“瀝青路面使用性能若干問題討論”學術報告會。交通學院相關專業(yè)師生出席本次報告會,報告會由院長任瑞波教授主持。
報告會前,山東建筑大學校長靳奉祥教授、副校長范存禮教授、人才工作處處長陳起俊教授、交通學院黨委李曉壯書記、任瑞波院長會見譚憶秋教授,對譚教授在學校60周年校慶之際蒞臨山東建筑大學講學表示歡迎。
報告會伊始,任瑞波院長介紹了譚憶秋教授的個人情況與榮譽,著重介紹了譚教授的研究方向與重點。譚教授講述了學生時代到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成長歷程,然后從四個方面講述了瀝青路面研究中的問題與研究對策。簡單介紹瀝青路面的研究背景后,譚教授首先講述了瀝青路面結構檢測與應用,闡釋了路面結構檢測系統(tǒng)的建立方法和對路面研究的意義以及研究成果。其次講述“瀝青路面結構與材料一體化設計”,在論述路面結構行為特點和多功能要求的基礎上,確定了不同層位材料的設計重點。再次,并針對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和瀝青材料的疲勞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最后譚教授介紹了主動除冰雪路面問題。本次學術報告會內容豐富而深刻,對瀝青路面研究中的重要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拓寬了山東建筑大學師生的學術視野。
報告會前,譚憶秋教授與交通工程學院部分師生舉辦座談會。座談會中,任瑞波院長介紹了交通工程學院在“十二五”期間取得的成績和對“十三五”的展望,簡單介紹了學院目前的發(fā)展狀況和師資力量。譚教授結合現狀對山東建筑大學交通學院進一步的發(fā)展提出了寶貴建議:首先以新材料和路面結構為例,提出要突出學科特色、凝練細化學科研究方向的建議;其次建議我們技術平臺的搭建要借力使力,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與企業(yè)尤其是國企之間的合作,促進技術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最后為學院師資團隊建設提出了建議,譚教授認為可以效仿目前哈工大的教師培訓,進一步擴大教師規(guī)模,選拔優(yōu)秀教師,形成梯度化教育模式。會上,譚教授與學院的老師、在職研究生學生關于學術研究和人生規(guī)劃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座談會最后,譚教授介紹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交通學院從建成之初到現在處于行業(yè)領先地位的歷程,也明確點出了特色創(chuàng)新對于一個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性,這為山東建筑大學交通學科下一步的發(fā)展提供了方向。
譚憶秋,女,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資助計劃,中國瀝青界五朵金花之一。兼任美國AAPT會員、黑龍江省復合材料學會理事、黑龍江省公路學會青年學會秘書等職,F任交通學院副院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和交通部交通安全特種材料行業(yè)重點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道路材料功能特性與應用研究,系統(tǒng)地將粘彈力學、損傷力學理論應用于道路瀝青與瀝青混合料特性研究領域,其中包括:基于粘彈本構理論的瀝青及瀝青混合料建模和評價方法及設計方法的研究、基于寒冷地區(qū)長期使用性能的改性瀝青性能的研究、基于物相分析技術瀝青及固體材料作用的機理分析等。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3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獎勵及榮譽稱號20余項。近五年發(fā)表科技論文150余篇(SCI43篇,EI143篇);授權發(fā)明專利2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