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科技大學李春如:屈指數來,我從事學生工作將近23年,而在基層第一線從事輔導員工作整整19年了,即使任學生科長的4年中,也在帶班做兼職輔導員。23個春夏秋冬的輪回,8300多個日夜的交替,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一般飛逝而過,看似云淡風輕、淡墨無痕,卻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暖暖的回憶和感悟,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刻下了揮之不去的烙印。細細想來,當我從青年步入中年,把激情、熱情、真情都毫無保留地傾注在為之奮斗的學生工作崗位上,我深深意識到,輔導員工作于我,是職業(yè),更是事業(yè)。
誠然,輔導的工作是平凡的,于許多人而言,這是一份不需要太多技巧的職業(yè)。但于我而言,輔導員的工作是神圣的,因為我的所作所為,可能會影響和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至今仍然清晰記得自己第一次走上輔導員崗位的欣喜和忐忑,第一次被學生稱為老師的興奮和不知所措,第一次站在全體學生面前講話時的激動和緊張,第一次負責就業(yè)工作的責任重大,第一次送走畢業(yè)生的滿懷感傷……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就這樣消失在平淡而瑣碎的時光里,也在我的內心沉淀出了快樂和滿足,幫助我成功地完成了由學生到輔導員的身份轉變。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關于“教師”職能最全面、最經典的詮釋。輔導員作為教師眾多分工中的一種,也許在學術上對學生的指導有限,但我們在思想、生活等方面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行動履行著“師者”的責任與義務。從我個人角度而言,從事輔導員工作23年來,有兩樣東西對我來說至關重要,那就是愛與責任。輔導員工作想取得成效,必須以學生為本,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用愛與責任架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關于“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本質就是愛”,教育學在職研究生輔導員工作的原動力,來自于對學生最深沉的愛。這愛是發(fā)自內心的、持久的、深沉的。包含著對學生的親切關懷,體貼理解,嚴格要求,望其成才的情感。有了這種愛,才能激勵自己去尋求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奧秘。用蠟燭的火光照亮學生的路,用學生的進步溫暖自己的心,生活得既充實又幸福……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這是前總理溫家寶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殷殷期盼。除去專業(yè)領域的卓越建樹之外,我想,與學生的心靈之約更能詮釋教育的內涵。我愛我的學生,愛他們剛剛踏入校園的懵懂,愛他們穿上軍裝的英姿,愛他們綠蔭場上的拼搏,愛他們自習室中的安靜,愛他們委屈時生氣的表情,愛他們釋然后成熟的一笑。沒有愛,就無法溝通;沒有愛,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沒有愛,我的工作就只是機械地上傳下達;沒有愛,我的心靈將會像沙漠一樣干涸老化。只有有了情感,才能和家長有心靈之約,才能和任課教師心有靈犀,才能真正傾聽學生心語,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于是,軍訓期間,及時把學生的身體狀況向家長報告,免去千里之外的擔心,架起學校和家長的橋梁;“甲流”期間,積極制定和落實各種溝通措施,防患于未然;考試期間,積極找相關同學談話,減輕他們的考試壓力。感情是相互的,只有你走進學生的心靈,他們才可能向你敞開心扉。
建1997班莫儒敏同學來自廣西貧困山區(qū),學習基礎差,大學4年中,家中只給她800元錢,思想包袱很重。我多次和她談心,做她的思想工作,鼓勵她勤奮學習,并讓班級同學與其結成互助對子,從生活和學習上關心她。過年了,把她叫到家中吃頓餃子;放假了,給她買返鄉(xiāng)車票,多次組織師生給她捐款捐物。她發(fā)奮學習,多次獲得獎學金,并以優(yōu)異成績順利畢業(yè),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畢業(yè)后,多次給我來電話,衷心感謝老師幫助她完成了大學學業(yè)……一句“謝謝老師了”,讓我感覺到自己從事的工作既光榮又重大。
土木2004級學生王博,來自沈陽新民農村低保家庭。小時候的一次意外事故,造成一只眼睛失明。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愛,使他放下包袱,振作精神,成為“陽光”青年大學生,在校期間被評為遼寧省優(yōu)秀特困大學生。王博參加工作后,單位效益不好,沒有經濟條件對自己的病情復查和及時診治(他的假眼每3年要進行一次修復),我組織學院所有的輔導員老師,并聯系畢業(yè)生及社會愛心人士,一起為王博手術捐款近5萬元。
土木2009.2班學生殷懿患上急性再生性障礙貧血,初期醫(yī)療費用要30萬元。得知此事后,我馬上組織全院師生募集善款,為殷懿配型采集造血干細胞,并通過新聞媒體,呼吁社會愛心人士奉獻愛心。我院的校外輔導員,全國勞動模范、特級優(yōu)秀人民警察馮志國和鞍山市道德模范、全國紅十字志愿者之星郭明義也紛紛參加,累計募集善款近20萬元。我組織輔導員先后5次帶著募捐款物、師生的殷殷祝福到鞍山市中心醫(yī)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及殷懿家中看望殷懿。此事被國家、省、市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殷懿奇跡般康復了,并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他的父母送來了感謝信,“感謝學校的師生、社會愛心人士給了殷懿第二次生命!”
關于“責任”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活著的精神支撐,對于我來說,輔導員的精神支撐就在于奉獻,只有熱愛本職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傾注足夠的熱情、時間和精力。工作中,為了解、熟悉學生的基本情況,我廣泛深入到學生中間,沉到學生中去,能準確無誤地記住每個在職研究生學生的名字,通過深入學生宿舍、課堂、操場,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時刻知道學生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還需要什么,真正做到了深入一線,指導學生政治學習到位、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到位、內務衛(wèi)生檢查到位、值班值宿到位。
多年來,在我的作息時間表里沒有上下班之分,早來晚去已是家常便飯?磳W生的衛(wèi)生情況、自習情況、就寢情況,組織召開班團會、學生干部大會、納新大會,摸底考試等。每年的節(jié)假日,我都主動到校值班、值宿,或去看望外地不回家的學生。
關于“為人師表”
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學生產生著引導和示范作用,教師應該成為精神文明的實踐者和引導者,率先垂范,把“做學問”與做人統(tǒng)一起來,外塑形象,內練素質,為人師表。作為一名輔導員,良好的人格品質是基本的職業(yè)要求。輔導員工作不能僅靠制度的約束來教育學生,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的管理,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輔導員工作是聯系學校和家庭的紐帶,是聯系學生和任課教師的橋梁,可能要接受來自任課教師對班級學生的埋怨,也可能來自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意見,更可能要聽到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建議……這里可能有中肯的批評,也可能有消極的評價。這些都要求輔導員要有良好的品性和情操,要把這些信息進行歸類分析,好的要繼續(xù)發(fā)揚,錯誤的要及時更正。同時,在開展評獎評優(yōu)、黨員發(fā)展、學生干部選拔、特困經費發(fā)放等事關學生切身利益的工作時,一定要確保公正、公平、公開。面對學生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如學習壓力過大、就業(yè)時茫然不知所措、與同學相處時出現摩擦以及感情問題時,輔導員所具備的良好思想品質不僅能讓學生產生信任感和傾訴的欲望,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避免學生因心理和情緒問題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