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信息顯示技術高級研修班為幫助信息顯示技術領域從事研發(fā)和管理的在職人員拓展和升級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的學術和業(yè)務水平,以適應日趨激烈的行業(yè)競爭和日新月異的技術發(fā)展。
通過該研修班的學習,學員將掌握扎實的信息顯示領域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深入了解各類新型顯示器件的工作原理、制造工藝、應用領域以及主要的技術挑戰(zhàn)等。通過學習,學員將對信息顯示技術和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判斷和跟蹤能力。
通過該研修班的學習,學員在深刻理解現(xiàn)代顯示器件的工作原理、工藝方法和應用領域的同時,將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應用到本單位新產(chǎn)品和新技術的研發(fā),形成創(chuàng)新的方法和改進的技術,從而成為企業(yè)的中堅力量和領導者。
一、招生對象及條件
1、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在科研、技術、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績的在職人員;
2、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并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jīng)歷;
3、具有顯示技術相關專業(yè)和工作背景者優(yōu)先錄取;
4、不招收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人員參加或旁聽。
二、課程設置及學分(10門課程,160學時):
01 液晶顯示技術
02 OLED顯示技術
03 LED顯示技術
04 量子點顯示技術
05 柔性顯示技術
06 打。ㄓ∷ⅲ╋@示技術
07 3D顯示與VR/AR技術
08 顯示驅動技術
09 TFT原理與工藝技術
10 觸摸屏原理與技術
三、部分師資(排名不分先后)
張盛東: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老師1999年之前工作于原信息產(chǎn)業(yè)部55研究所(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單位),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項目負責人,從事平板顯示技術研發(fā)。2002年7月加入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系,2006年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起,兼北京大學上海微電子研究院副院長,2009年起任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2017年至今擔任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執(zhí)行院長。2010年起擔任北京大學顯示中心副主任。曾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入選深圳市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
主要研究領域:AM-OLED驅動芯片設計,柔性和透明電子技術,氧化物半導體器件與電路,顯示屏上系統(tǒng)集成(System on Panel, SoP) 以及新型納米光電器件等。
汪國平: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汪老師1997 年獲得復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北京大學圖形與交互技術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信息學院軟件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計算機圖形學、虛擬現(xiàn)實與仿真、人機交互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近幾年來負責973 課題、863 項目、國家攻關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種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三十余項。負責研制了國內(nèi)第一個大規(guī)模分布式虛擬現(xiàn)實支撐平臺,同時研制了一個超大規(guī)模分布式復雜虛擬現(xiàn)實綜合集成支撐平臺,并得到了良好的應用。負責研制了一個產(chǎn)品設計三維離散幾何造型系統(tǒng)。2001 年負責研制是國內(nèi)第一個基于AICC 和SCORM 國際標準的在線多媒體學習系統(tǒng),已經(jīng)在佳能公司和國內(nèi)外多個大中型企業(yè)獲得良好應用,同時研制了多媒體節(jié)目制作、發(fā)布、點播工具集等多個應用系統(tǒng)。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13 項,授權8 項,在本專業(yè)頂級期刊CAD、CAGD、IEEE 和ACM 等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20 余篇,其中有兩篇論文分別在ACM SPM2007 和第十屆IEEE CAD/Graphics 國際會議(IEEE CAD/Graphics2007)上獲得最佳論文獎。2008 年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2009 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10 年獲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虛擬現(xiàn)實和可視化專業(yè)委會副主任委員、CAD/CG 專委會和普適計算專委會常務委員等;中國圖象圖形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圖象圖形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象圖形學會虛擬現(xiàn)實與可視化專委會委員,國家信息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標準化委員會SC24 分委會主任委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編委等。
主要研究領域:圖形圖像、3D 處理技術。
孟鴻:博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孟老師四川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1988),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有機化學碩士學位(1995),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理學高分子材料碩士學位(1997),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博士學位(2002)。2014年3月受聘于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工作。在國際核心期刊發(fā)表化學和材料領域SCI論文40余篇,申請45項國際發(fā)明專利(18項授權),回國后已申請21項國內(nèi)外專利(2項國內(nèi)專利已授權)。
主要研究領域:導電高分子及導電材料合成研究、有機功能材料與器件制備、固體有機合成、光化學和電化學合成及分子計算模擬、有機-無機納微米復合材料合成應用、柔性光電磁材料器件制備與集成應用、納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碗烯和其它碳系凝聚態(tài)類材料等研究。
張敏:博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老師任深圳市薄膜晶體管與先進顯示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是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B類人才。香港科技大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碩士及學士。博士畢業(yè)后加入香港半導體業(yè)界從事集成電路先進器件的設計開發(fā)。已發(fā)表SCI及EI檢索國際論文30余篇。
主要研究領域:碳基納米電子器件、柔性透明電子器件、VR微顯示控制芯片、先進顯示驅動芯片、納米能源器件。
陸磊:博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博導。
陸老師2015年于香港科技大學取得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博士,其后任電子計算機工程學系 研究院、賽馬會-港科高等研究院資深博后研究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被聘為香港科大 研究助理教授,同時榮聘為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青年學人。在知名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fā)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期刊19篇(一作9篇,通訊5篇)。在技術產(chǎn)業(yè)化方面,已經(jīng)申請中、美、國際專利21項(已授權8項)。
主要研究領域:微電子制造工藝、半導體器件、先進顯示技術和微機電系統(tǒng)。
廖聰維:博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員。
廖老師于2007年獲得華中科技大學學士學位,專業(yè)方向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并于同年以優(yōu)異成績保送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13年獲得北京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博士學位,并于同年加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開展博士后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多項。
主要研究領域:TFT集成的有源顯示驅動電路。
陳樹明:博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
陳老師華南理工大學學士,中山大學碩士學士,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受聘香港科技大學顯示技術研究中心,2013年作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受聘于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
主要研究領域:OLED、AMOLED及量子點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
朱昌昌: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朱老師30余年從事光電技術,尤其是平板顯示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和技術管理,1966-2004年一直在電子55所從事平板顯示研究,負責籌建了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擔任副總工程師及實驗室主任。并于84年獲得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至今擔任TCL集團工業(y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協(xié)助TCL集團把握平板顯示技術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方向。
劉召軍:博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
劉老師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南開大學碩士、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士,劉博士于2017年6月起加入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副研究員。劉博士是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訪問教授、SID終身會員、SID北京委員會技術委員、IEEE會員、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第五批創(chuàng)新團隊核心成員。他目前發(fā)表雜志及國際會議論文60余篇,申請美國專利12項,授權7項,申請中國專利60余項,授權20余項,獲邀在國內(nèi)外會議做邀請報告30余場。劉博士是世界上最早研究Micro-LED的學者之一,多項研究成果為世界領先,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款全彩色Micro-LED微投影機、最高的1700 PPI Micro-LED芯片(至2016年)、第一次展示Micro-LED AR穿戴設備等。2011年劉博士團隊獲得“香港科技大學百萬港元創(chuàng)業(yè)大賽”第二名,他還是兩家LED相關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主要研究領域:Micro-LEDs、先進顯示與AR/VR技術、巨量轉移與先進封裝技術、第三代半導體電子器件與發(fā)光器件、可穿戴器件。
王磊:博士、華南理工大學副研究員、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王博士先后畢業(yè)于河北工業(yè)大學(本科)和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王博士主要從事有機和無機半導體材料、器件和工藝的開發(fā),在OLED和金屬氧化物TFT領域完成了大量科研工作,帶領研發(fā)團隊在國內(nèi)首次開發(fā)出基于金屬氧化物TFT驅動陣列的AMOLED顯示屏、柔性AMOLED顯示屏及透明AMOLED顯示屏。主持多項國家重點研發(fā)專項、”863”、國家自然基金、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至今,在SCI發(fā)表論文110余篇,申請專利100余件。曾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拔尖人才、廣州市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等榮譽。
主要研究領域:圍繞AMOLED顯示技術相關材料、器件和工藝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包括OLED材料及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新型器件結構設計和優(yōu)化、高性能光電功能薄膜開發(fā)、薄膜界面調(diào)控和修復、噴霧打印技術和工藝開發(fā)、柔性光電器件研究等。目標是實現(xiàn)高性能、低成本、大面積AMOLED顯示屏技術及產(chǎn)業(yè)化。
郭浩中:博士 清華大學深圳伯克利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郭老師國立臺灣大學學士、羅格斯大學布朗斯維克分校碩士、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博士。郭老師1999/01-2000/02美國安捷倫,研發(fā)工程師、2002-2004臺灣新竹交通大學助理教授、2004-2007臺灣新竹交通大學副教授、2008/01-至今臺灣新竹交通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納米器件與材料、光電原件與材料。
孫政民: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孫老師一直致力于液晶顯示技術的研發(fā),1968年—1993年 分別在巴黎南大學、南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做科學研究,并于1993-2005年在深圳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工程師、副總經(jīng)理,主要負責天馬微第4.5代TFT-LCD生產(chǎn)線的總體策劃:2006-2010年在深圳萊寶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首席專家,2010-至今在深圳市三利譜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首席專家,2005年-至今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yè)秘書長、專家委員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晶體生長和晶體缺陷的研究、液晶物理的研究、液晶顯示器的研究開發(fā)和設計制造、平板顯示的原理和技術、平板顯示產(chǎn)業(yè)鏈的研究等。
四、學習年限:一年半;
五、授課地點: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北京大學
六、學習方式:
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講授與自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規(guī)定必讀與參考書,每月利用一個周末集中2天授課。
七、證書頒發(fā)
完成課程學習后,經(jīng)考核合格,將頒發(fā)《北京大學信息顯示技術高級研修班》結業(yè)證書,可登錄北京大學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