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杜桂萍教授作了一場題為“孫默歸黃山與清代文學生態(tài)”的學術報告,杜桂萍,研究生學歷,文學博士學位,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黑龍江省“龍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中文學科評審專家。講座的主要內容是:
杜桂萍教授從三個方面與同學們做了分享,分別是“孫默其人”、“歸黃山詩文之征集”、“名士牙行與孫默身份探微”,并結合相關案例、詩文進行分析。首先,杜教授從孫默的身份與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入手進行講解。杜教授指出孫默是安徽休寧人,他在揚州收集各大文壇名人的送歸詩詞,以編輯詞總集《國朝名家詩余》留名,是沒有任何功名的一般文士,不能與古代詩詞大家相提并論。但孫默人脈頗著,儼然“聲氣領袖”,與當時文壇的許多重要人物相交甚密,所作所為甚至影響了文學文體、主題的變化。然后,杜教授講到孫默詩文征集活動。孫默在揚州時,曾一度謊言說歸黃山、回家鄉(xiāng)以此求得朋友、文壇名人的贈詩。歸黃山詩文的征集,應是從孫默居留揚州不久就拉開了序幕,到康熙十七年孫默因病去世,一直從未間斷。孫默與袁駿一樣,生命不息,征求不止。最后,杜教授講到孫默用名士牙行為自己征文提供便利。孫默善于聯(lián)絡各方,從而擁有“人氣”是“名士牙行”制勝的第一法寶。當時揚州具有“天時”之便。入清后文會盛行,是一個選文賦詩之地,各類編選活動頻繁。牟利者欲借此見利,謀名者望因此成名,孫默亦不失時機地在同一時期進入這個充滿了名利誘惑的領域。孫默也得益于“名士牙行”而收集到眾多詩詞。
孫默秉有的獨特文化身份,以及他在當時文學交往、編選、傳播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為探析清初時期以揚州為代表的江南經濟文化發(fā)達地區(qū)的文學生態(tài)提供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個案;從中能夠了解到大量出自名人之手的詩文集序跋產生的過程,也足以感受到活躍于這些地區(qū)的為種種文學乃至文化活動牽線搭橋的近似專職的“名士牙行”的存在。在類似錢謙益、吳偉業(yè)、王士禛、周亮工等清初文壇領袖一呼百應的表象之后,尚活躍著一批如工蟻或工蜂般勞碌奔忙的孫無言、袁重其等,彼此互為表里,各司其職,共同架構起一代文學興盛之巨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