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新聞傳播理論》專業(yè)是文學與新聞學院下設的研究生考試專業(yè),文學與新聞學院下設中文、廣告、新聞3個系;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傳媒文化、民間文學、古籍整理等4個研究所;擁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漢語言文學、新聞與傳播學在職研究生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共有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碩士研究生;有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4個專業(yè)。湘潭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新聞傳播理論》考試大綱如下:
一、考試內容與要求:
《新聞傳播理論》由新聞理論和傳播理論兩個部分構成。
(一)新聞理論(80分)
緒論
考試內容:新聞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新聞學的基礎框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世界各國新聞學主導型理論
考試要求:
1.了解新聞學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
2.掌握新聞學的基礎框架
3.理解并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主要內容
4.了解世界各國新聞學主導型理論
第一章 新聞
考試內容:
新聞的本源、定義和基本特征;新聞要素;新聞的分類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新聞的本源、定義和基本特征
2.掌握新聞的構成要素,了解新聞的分類方法
第二章 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
考試內容:
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的關系;新聞宣傳;新聞輿論導向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信息的定義、特點,信息對新聞工作的要求
2.理解并掌握宣傳和新聞的關系、我國新聞宣傳的基本理念以及我國對外宣傳的基本任務和要求
3.了解輿論的定義、特點和社會功能,理解并掌握新形勢下輿論引導的新特點,新聞媒介與輿論導向的關系
第三章 新聞媒介的性質
考試內容:
新聞媒介的共性、特性、個性及雙重屬性;新聞媒介產品的商品性;新聞事業(yè)的階級性;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基本性質和特點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新聞媒介的共性、特性、個性、雙重屬性
2.了解新聞媒介產品的商品屬性,新聞事業(yè)的階級性
第四章 大眾傳媒與社會
考試內容:
大眾傳媒與社會、與政治、與經濟、與文化的關系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大眾傳媒在社會系統(tǒng)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政治對大眾媒介的影響及大眾傳媒對社會政治的影響
3.理解并掌握現(xiàn)代經濟對大眾傳媒的決定性影響及大眾傳媒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4.理解并掌握大眾傳媒對文化的積極、消極影響
5.理解并掌握大眾傳媒對國際關系的影響和作用
第五章新聞自由和社會控制
考試內容:
新聞自由的涵義與表現(xiàn);對新聞媒介進行社會控制的途徑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新聞自由的涵義、表現(xiàn)以及新聞自由的具體性和相對性
2.了解對新聞媒介進行社會控制的幾種途徑
第六章新聞事業(yè)管理
考試內容:
我國新聞事業(yè)管理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體制機制及管理特點
考試要求:
1.了解我國新聞事業(yè)管理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2.理解并掌握我國新聞事業(yè)管理的體制機制及管理特點
第七章新聞媒介的受眾
考試內容:
受眾的定義、特點、權利與細分;新聞媒介的受眾定位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受眾的定義及特點
2.明了受眾是新聞媒介的積極參與者
3.掌握受眾細分的標準
4.理解并掌握新聞媒介的受眾定位、受眾的權利
第八章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工作原則
考試內容:
新聞真實性、指導性;新聞事業(yè)的群眾性、戰(zhàn)斗性和黨性原則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新聞真實性的含義和要求,堅持新聞真實性的極端重要性,新聞失實的表現(xiàn)和原因,如何防止新聞失實
2.了解新聞指導性的含義、具體表現(xiàn)以及不同歷史時期新聞指導性的不同操作要求
3.了解新聞事業(yè)群眾性原則的三層含義、堅持新聞事業(yè)群眾性原則的重要性,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重點,如何正確地堅持群眾性原則
4.了解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含義、功能和作用,理解并掌握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主體、客體和任務,以及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社會責任、原則與方法
5.理解并掌握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和基本方針
第九章新聞選擇
考試內容:
新聞選擇的標準和具體運用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新聞選擇的具體標準
2.理解并掌握新聞選擇的具體運用
第十章 新聞從業(yè)人員
考試內容:
新聞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理念、職業(yè)道德和業(yè)務素質
考試要求:
1.了解我國新聞事業(yè)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理解并掌握新聞從業(yè)人員所應具備的專業(yè)理念、職業(yè)道德和業(yè)務素質
(二)傳播理論(70分)
第一章 傳播學的對象和基本問題
考試內容:
傳播的概念、內涵與外延;人類傳播的特點;社會信息的特點;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雙重偶然性
考試要求:
1.識記“傳播”“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雙重偶然性”“傳播隔閡”等概念
2.理解人類傳播區(qū)別于動物傳播的特點
3.掌握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特點
第二章 人類傳播的歷史與發(fā)展
考試內容:
人類傳播的發(fā)展進程;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考試要求:
1.識記“信息爆炸”“信息社會”“信息高速公路”“體外化符號系統(tǒng)”的概念
2.掌握人類傳播經歷的發(fā)展階段
3.掌握信息的特點
第三章 人類傳播的符號和意義
考試內容:
符號的含義和分類;意義的含義和分類;象征性社會互動與傳播
考試要求:
1.識記“符號”“意義”“象征行為”“象征性社會互動”“傳播情境”“共通的意義空間”的概念
2.深入領會和掌握符號的分類和基本功能
3.掌握意義的分類
4.掌握現(xiàn)代文化的象征性
第四章 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tǒng)結構
考試內容:
傳播過程的顯在和隱含要素;傳播情境、經驗范圍和反饋;5W模式;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馬萊茨克模式
考試要求:
1.識記訊息、噪音、反饋、經驗范圍、編碼和譯碼、5W模式等重要名詞的含義
2.識記和理解傳播過程的顯在和隱含要素
3.掌握傳播的隱含要素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4.掌握5W模式的含義、意義和局限
5.掌握影響和制約傳播者和受傳者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考試內容:
人內傳播的概念、特點和核心;人際傳播的概念、特點、動機和基點;人際傳播與自我表達
考試要求:
1.識記人內傳播和人際傳播的概念和特點
2.識記自我管理、自我表達、鏡中我的概念
3.掌握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米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對傳播研究的意義
4.掌握人際傳播的動機以及與大眾傳播的區(qū)別
5.掌握姿態(tài)(體姿)的功能
6.掌握自我表達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 群體傳播、集合行為、組織傳播
考試內容:
群體規(guī)范在群體傳播中的作用;集合行為的概念、發(fā)生條件、集合行為中的特殊傳播機制;流言傳播與集合行為中的“信息流”;組織內傳播的媒體形式;組織外傳播及其形態(tài)、組織的信息輸出活動
考試要求:
1.識記群體壓力、從眾心理、集合行為、流言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集合行為發(fā)生的條件、集合行為中的特殊傳播機制
3.理解和掌握流言和謠言的區(qū)別
4.掌握制止謠言的策略
5.掌握組織信息輸出活動的方式和手段
第七章 大眾傳播
考試內容:
大眾傳播的定義和特點、大眾傳播的基本社會功能、大眾傳播的負功能、拉斯韋爾的“三功能說”、賴特的“四功能說”、施拉姆對大眾傳播功能的概括、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的功能觀、大眾傳播;
考試要求:
1.識記大眾傳播和擬態(tài)環(huán)境(信息環(huán)境)的概念
2.掌握大眾傳播的基本社會功能
3.理解并掌握拉斯韋爾的“三功能說”、賴特的“四功能說”、施拉姆對大眾傳播功能的概括、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的功能觀的主要內容
4.掌握減少大眾傳播負面功能的途徑和方法
第八章 媒介技術與媒介組織
考試內容:
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媒介技術的現(xiàn)實社會問題;新媒介的發(fā)展趨勢;大眾傳媒的組織目標與制約因素;傳媒組織在信息生產中的作用
考試要求:
1.識記媒介即現(xiàn)實、電視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癥、把關人的概念
2.掌握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主要內容
3.掌握媒介依存癥的特點和克服辦法
4.理解并掌握新媒介的發(fā)展趨勢
5.掌握把關的標準
第九章 傳播制度與媒介規(guī)范理論
考試內容:
傳播制度與媒介控制;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
考試要求:
1.掌握媒介控制的主要形態(tài)
2.掌握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十章 社會轉型與受眾變遷
考試內容:
幾種主要的受眾觀;媒介發(fā)展的分眾化趨勢;使用與滿足理論
考試要求:
1.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