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凌津奇教授在外國語雪雁作了題為“國內(nèi)外國文學研究的國際化問題”的講座,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部分青年教師、及在職研究生聆聽了此次講座。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點是暨南大學最早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曾經(jīng)以文學為主、專長翻譯。著名學者曾昭科、翁顯良、張鸞鈴、譚時霖、黃均、黃錫祥等教授先后擔任導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在語言應用認知,語篇分析和形式音系學等方向形成了鮮明特色。
凌教授首先對“海歸”進行了幾種歸納,分別是:衣錦還鄉(xiāng), 報效祖國,落葉歸根。接著,進入本次講座的主題,關于國內(nèi)外國文學研究的國際化相關問題研究,凌教授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對“海歸”學者的學術地位要分出層次,有些硬性的階序是不能隨意超越的。比如,僅僅有國外博士學位的人,不能回國后就當作專家、教授、權威來對待。
第二,關于“海歸”學者在海外的學術背景,國內(nèi)學界應建立自己相對獨立的評價體系。關鍵在于引進單位要了解本單位的實際學術需要,才能在引進人才時作出客觀和明智的選擇。如果海外學者近10年來在國外沒有積極的學術參與或沒有真正的學術貢獻,可以考慮不予引進。
最后凌教授通過展示自己在《江西師大學報》上的采訪對話更進一步解釋了自己對國內(nèi)文學研究的看法,加深了同學們對本次講座內(nèi)容的理解和消化。在最后的提問與解答環(huán)節(jié),在場師生積極踴躍提出疑問,就現(xiàn)階段怎樣才能突破文化差異、情感結(jié)構等等難題、更深入地去理解和研究外國文學。凌教授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以自己淵博的知識,深入淺出地做出了生動的解答,為在場的青年教師及研究生們在文學研究以及科研方面指明了方向。